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对外公布了2017年第三批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共15起典型案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份,上海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开出了一张大额罚单,当事公司因未完整展示中国地图而被罚款100万元。(12月25日 中国新闻网)
胡吹海编,虚假、夸大,甚至用一些保证性、确定性广告语来吸引公众消费、投资等,是时下广告发布乱象丛丛的一些“典型”症状,对此,虽经工商行政管理一再发布广告禁忌提醒和三令五申,但总是陷于“跷跷板”的管理尴尬之中,“东边太阳西边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执法部门疲于奔命,忙于应付,最终却效果寥寥。
实际上,广告发布产业问题多多,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一则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广告公司多如牛毛,而发布行为也是密集、大量发生的,用有限的力量去监管大量的广告发布行为,有点纰漏和问题,也实属正常。二则,无需避讳的是,我们的《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还有不少有待完善和与时俱进的地方,对有的广告发布违规行为,甚至存在法律监管的“真空”。最后就是我们对待广告发布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以往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导致一些广告公司违法成本比较低,达不到“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的刚性法制惩处的功效。
观察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15起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不仅典型在如此广告违法行为的高发、多发,而且高额的处罚金额也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虚假、夸大医药疗效宣传、欺骗性的投资、集资广告和危害国家主权利益等方面,都是一些广告公司多发、易发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对上海广告公司未能完整展示中国地图的处罚,则体现了行政部门对违法广告“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严肃法律刚性,是打击违法的一记重拳,更是对违法广告发布行为的一个强烈警示。
针对乱象频发的广告发布行为,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猛药去疴,也需要“割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百万巨额处罚广告公司的违法广告发布行为,必将能起到“重罚一家,警示一片”的羊头效应,对于净化当下市场广告发布的乱象,是大有裨益的。从这个意义上,如此重罚、且不留情面的公示不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徐义闯)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