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扫墓”需有规 方能传承文明祭扫习俗

2019年04月08日 15:56:1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李琼会 编辑:蔡晓慧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小长假返乡祭扫成为很多人的假期安排。但如果无法返乡怎么办?一群特殊的职业人发现了商机,他们以“代客扫墓人”的身份活跃在各个互联网平台。

  记者发现,在大型网络购物平台和一些生活服务网站上,输入“代扫墓”“代理扫墓”“代人扫墓”等关键词搜索,可以找到数百个提供类似服务的商家,注册地遍及全国各地,收费在数十元至上千元不等,普遍在400元左右。(2019-04-05法制日报--法制网)

  其实,“代客扫墓”并不是一个新鲜事儿,在部分购物网站,“代扫”甚至已有完整产业链,卖家提供献花、烧香、鞠躬、磕头、代哭等祭扫“一条龙”服务,收费在数十元至上千元不等。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代客扫墓”引入时下正流行的 “直播” 模式, 推出升级版“代扫”服务,再次引发社会热议。就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不少在外务工生活的人,无法抽身回家扫墓,他们选择了网上扫墓、网上祭奠,随之而来的网上祭祀、清明扫墓等专业服务也为这些人提供了方便,“代客扫墓”的业务也随之产生。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是人类的情感的一种抒发。而一群特殊的职业人发现了当下“代客扫墓”商机,他们或是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祭祀品,或是通过网络帮助他人祭奠已故的先人,这种网上祭奠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更对于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中,“代客扫墓”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有反对者说,给什么样的价位,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放在清明祭祀这样严肃且侧重情感表达的事情上,总让人心生感伤。有支持者则认为,随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出现,对于很多工作生活紧张的人来说,亲临现场祭祖扫墓并不现实。选择商业机构代扫,也是无奈之举,不应过度苛责。而专家分析称,借用互联网工具,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扫墓”,让新兴扫墓方式兴起有了现实的基础。尽管“代客扫墓”存在继续完善和改进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服务确实满足了社会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

  孝意在心中,时代需要文明的祭奠方式,文明的形式不必刻意,慎终思远,心到孝到,祭奠先人,我们只需要一份真诚。笔者认为,“代客扫墓”这种文明的祭奠方式值得提倡。但是,“代客扫墓”既然进入商业行业,就需要接受行业监管。如果“代客扫墓”偏于商业化,缺乏真情实感,把原本充满哀思的祭奠演变成一场关于金钱的交易,这样就违背了清明节表达哀思的初衷。

  清明扫墓,是一种家国情怀和特别的“乡愁”。清明文化要传承,绿色祭祀需创新。笔者建议,要建立“代客扫墓”的行业规则,强化“代客扫墓”行业的监管,把“代客扫墓”与“网上祭奠”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营造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绿色健康的文明祭扫氛围,通过“代客扫墓”尽一份孝心表达一份心意,让“代客扫墓” 成为对先人最好的缅怀,传承文明祭扫习俗。(李琼会)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