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暑假。但是,近段时间接连发生学生溺亡事件,再度敲响了警钟。7月24日,内蒙古4名初中生溺亡;7月9日,广东湛江市一学生下水之后失踪;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8名学生全部溺亡。悲剧屡屡发生的背后,折射出暑期安全预防工作亟待完善。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但因为预防工作的不及时,导致一些孩子过早的凋谢,这何尝不让人心痛?除了溺水以外,食品问题、雷击问题、交通问题,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各个环节守护好孩子,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警惕性,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暑假属于孩子管理的真空期,学校老师难以在暑期全面掌握每个孩子的动态。家长需要忙于工作,这就导致孩子遇到的风险成倍地增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从小陪伴他们长大的河流,容易让他们认为河流是“温顺”的。并且,多种看不见的风险因素叠加在一起,往往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学校和家庭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提醒他们对河流“心存敬畏”。通过宣传教育、动画视频、事故案例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反复宣传,提醒他们远离存在风险隐患的地方。并强化他们的安全认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在孩子心中建立起一道科学防护网,并在地图上做出风险标志提醒,让他们能够自觉躲避危险。针对初中和小学生,主要是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不可随意乱吃东西、远离电气设备。针对高中生,还应该做好安全旅游宣传,要求学生尽量避免单独出游。
强化安全意识,家长监督不应缺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他们最长的人。暑假期间,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主动掌握孩子的动态,通过业余兴趣爱好学习等方式,确保孩子暑期不去危险地区。对于社会职能部门而言,要开展专项食品整治监督活动,强化食品安全,确保暑期孩子的舌尖安全。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管理,针对学生多的交通区域,配置交警进行引导过马路,并强化司机的交通安全教育,真正做到“车让人”,确保孩子出行安全。
守护孩子的生命健康,应该是全社会的底线。每个地方都应该认真贯彻安全理念,狠抓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落实责任到个人。并且,利用新科技强化对暑期学生出行的追踪,让孩子真正远离危险地区。同时,要将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全面考核任务之中,压实各级政府肩膀上的担子,让他们认真对待暑期儿童安全工作,确保孩子们能够过一个平安暑假。
守护孩子的生命安全,这应该是全社会的基本底线。别让悲剧再发生,就需要人人参与其中,没有一个人能是旁观者。唯有真正做好全链条式安全工作,将孩子的生命健康置于最重要的位置,才能避免悲剧不再发生。
统筹:楚彦 代红
评论员:刘颂寒
策划:蔡晓慧
制作:高雪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