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视评:进博会,开放中国惠世界

2020年11月06日 08:18:5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邱令璐

“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的主旨演讲掷地有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非常时期,人们通过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将进一步见证开放中国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也能够真切感受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世界携手共进共赢的决心与诚意,更会有力唱响捍卫多边主义、联通全球贸易的大合唱。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印刻着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实足迹,彰显了中国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在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倡议,宣示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担当。数据显示,首届进博会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第二届进博会吸引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实践证明,在中国与各方共同努力下,进博会越办越好,不仅书写了“广结良缘、满载而归”的精彩故事,也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开放合作,凝聚疫情下抵御风雨的力量。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成为穿透疫情阴霾、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复苏播下希望的种子,也让饱受疫情等负面因素冲击的全球中小企业看到宝贵商机。正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阿兰查·冈萨雷斯所说:“进博会是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平台。”开放合作是进博会的灵魂,也是中国想要向世界传达的重要信息,而本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设置六个展区,展览面积更大、设置更优、质量更高,必将为迷雾重重的世界经济提供宝贵的动力和机遇。

开放创新,奏响变局中开放合作的强音。进博会犹如一扇窗户,无论朝内看,还是向外看,每年都有别样风景。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的中欧班列为例,今年上半年,一趟趟列车在全球经济逆风中加速奔跑,开行数量同比增长36%,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可以说,这既是“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筑墙’而不是‘拆墙’”的生动诠释,也充分说明立足于同世界交融发展的中国方案早已内化为一种行动自觉。从今年各方参会的积极势头判断,本届进博会无疑将更加有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凝聚开放合作共识,促进各方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得更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得更活。

开放共享,启动新趋势创新发展的引擎。以“进口”谋“共进”,以开放促发展,进博会成为各国企业观察中国发展新格局、中国经济新动向的瞭望台。云报名、云签约、云路演,让全球企业在云端“屏对屏”交流;首次开设公共卫生防疫、节能环保、智慧出行等专区,其中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全球上千家食品和农产品参展商将“占据”三个展馆,绘就“全球美食地图”……透过本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人们将触摸全球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业态的最前沿。事实上,进博会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机遇,不仅能够让世界感受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跃动脉搏,也必将汇聚起促进全球共迎挑战、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强大力量。

“进”而有为,“博”采众长。从中国创办到世界共享,从一展汇世界到一展惠全球,开放中国始终与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前行。我们坚信,第三届进博会必将汇聚起合作共赢、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再次奏响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大合唱,助力世界经济走出阴霾、走向复苏。(视频中涉及的数据来源于央视网、人民网)

 

统筹:楚彦 代红

策划:邱令璐

评论:四川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王玉星

动画制作:高雪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