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面临输入风险与本地病例交织的双重境况,已有多个地区被列为中、高风险区,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除了做好防输入和反弹的“外功”,还要从做好农民群众防病意识的“内功”上着眼,筑牢“思想屏障”是筑牢“防控屏障”的根本,在思想上毫不松懈才能在行动上严防死守,只有从根本上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才能让新冠肺炎病毒之“穷寇”真正走至“末路”。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十分必要。
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宣传要“因时制宜”。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农民工返乡过年,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春节约定俗成的农村习俗,就是呼朋唤友聚餐、左邻右舍串门、围坐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但是一如过去的“图热闹”将会给病毒提供可乘之机。对此,疫情防控宣传要因时制宜,做得更严、更实、更细,一方面,要加强乡村医生的宣传教育,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的“安全卫士”,要提高乡村医生的防控意识与疾病诊疗能力,引导有发热、干咳症状的村民及时规范就医;另一方面,要以村为单位、户为单元,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做好屋前屋后卫生消毒、居家环境净化,做好生活污水处理,以行动的力量强化农民群众的主观认同感和防控紧迫感,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宣传要“因人制宜”。疫情防控宣传要做好分类指导,强化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疫情防控宣传效力。疫情防控宣传不能一概而论、一贴就好、一发了之,应当以人为本,建立需求链接,形成双向互动。对于一些受谣言误导从而产生恐慌情绪的农民群众,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调试,详述病毒的防范细则与措施;对于群众在疾病防治上存在的不解与疑问,耐心地答疑解惑,讲明白病毒的来源与传播途径;对于个别积习难改的农村群众,要耐心劝导,从生活细节和卫生习惯入手进行宣传,着眼衣食住行,倡导他们使用公筷、佩戴口罩、少串门、勤洗手、多通风,咳嗽喷嚏要捂好口鼻,红事停办缓办、白事简办快办,注重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宣传要“因式制宜”。疫情防控宣传要通过多形式宣传来强化效果,让农村居民听得到、看得见、找得着。用好村村通广播和村规民约,以本地话、顺口溜等村民容易接受的呈现方式进行宣传;用好疫情防控宣传画册,以通俗易懂的图画来阐述病毒的传播途径与危害,让宣传能够一目了然、入脑入心;用好“两微一端”和新媒体,将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制作成可浏览、转发、收藏的电子网页或视频,让防控宣传传遍十里八乡,凝聚农民群众共防疫情、同守安全的共识。(四川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郭素娇)
统筹:楚彦 代红
策划:蔡晓慧
评论:四川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郭素娇
动画制作:高雪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