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说到中医药,我们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名医,不仅是因为他们在中医药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更在于他们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让他们的美名代代传。新时期,随着西医的涌进,中医药在发展中遇到巨大的阻力、压力。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坏事,难题也可以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走好传承路、结合路、创新路、科技路,增强中医药发展优势,才能乘势而上,擦亮中医药金字招牌,焕发出新光彩。
走好“传承路”,让中医国粹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医来传承,要把我们在中医上的优势发挥出来,首先就需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才能走好“传承路”。我们要构建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重视正轨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也需要注重“师带徒”的传承培养,更需要对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中医给予认可,拓宽培养中医人才的渠道,才能让中医国粹薪火相传。
走好“结合路”,让中西医能取长补短。西医的涌进的确是给中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问题,不要“一刀切”,切忌对西医采取回避态度。我们要深入了解西医,发现西医在满足患者新时期需要上的优势、在治本上的短板,看到中医在见效时间中存在的短板、治本上的优势,对比之中善于取长补短,找准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突破点。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在“望闻问切”上狠下功夫,提高中医技艺,充分发挥每一个中医方子的疗效,提高中医药救治效果和质量,在汲取西医优点中,推动中医药发展。
走好“创新路”,探寻跨界融合新道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推动中医药发展,尤其需要我们守正创新,要创新思路,探寻发展的新路子。要瞄准跨界融合的新方向,善于把中医药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各项重点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既要在中医药融合的行业上不断延伸、树立绿色种植中药材理念,更需要让中药种植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新产业,在创新创业中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才能让中医药百花齐放,在多个领域融合发展,才能增强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底气。
走好“科技路”,焕发传统中医药活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我们要坚持中医药以人为本的特征,要坚守中医药几千年实践形成的理论、总结的经验,更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运用科技手段萃取中药材的“精华”,加快中成药的研制和生产,才能走好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医药在救治病患上,不仅能治本,更能攻克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我们要坚持中医药道路,保持鲜明特征,赋予新的内涵,才能焕发传统中医药新活力。(四川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