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文化“大观园”,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在博物馆中,有传承千载的古法技艺,有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有耳目一新的文创精品……呈现着文化风景,散发着文化气息、闪耀着文化韵致,共享着文化盛宴,勾勒出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是历史价值的积淀。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是时代课题与重要使命,要结合现实语境,夯实发展根基、注入发展活力,让其在继承性、创新性、实用性发展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凝聚文化自信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做好保护传承,推动文化继承发展。传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发展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文化作用的重要路径。文化发展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发展自信,在保护与传承中继承性发展。博物馆既是文化共享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兼具收藏、展示与教育功能,能够连接思潮、陶冶情操、启迪思想。要推动博物馆向着个性化与大众化发展,既要别具特色,也要融入群众,既要拓宽渠道,也要丰富形式。如今,博物馆的展陈方式、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更加丰富,从线下热潮到线上大赏,从注重品质到凸显特色,博物馆自身形式的演变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完善,保护传承着文化根脉,推动着文化继承性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唯改革着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对于文化发展亦是如此。回望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正是在博取众长、兼收并蓄中成就了其丰富的内容和丰厚的内涵,成就了其别具一格的思想观和精神价值,成就了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特色与魅力。如今,文化迎来了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要把握机遇、矢志创新,加强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方面,要利用各类媒体渠道与资源增强文化的知晓度与影响力,运用科技手段深入挖掘文化中蕴含的意蕴、理念与价值追求,在创新表达中彰显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要给予文化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沃土,鼓励文化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注重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完善文化发展体系,增强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价值导向,推动文化健康发展。千年来,中华文化有其始终坚守的宗旨与使命——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时代在变,追求不变,要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为文化发展保驾护航,发挥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之美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守文化努力发展的前进方向。要严把文化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与审美导向,进一步规范和净化文化市场,树立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鲜明导向,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推进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四川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郭素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