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5月2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4671.4万剂次。
近来,对于全民而言,“打疫苗”显然是关注度最高的事情之一。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扰乱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病毒的可怕,从满心期盼地等待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成功,再到现在全民免费打疫苗,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中国的科技速度、科技力量,更体会到了中华儿女在面对困难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新冠肺炎疫苗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私人订制的“健康疫苗”,每一支疫苗都有专属“身份证”,大数据的实时记录,全覆盖的暖心服务,高效率的接种工作,更是让新冠疫苗的接种进入了“加速度”的新阶段。同时,借用“大数据”“互联网+”“5G”等新手段,构建了防疫的“智能屏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增加了一道新的“保险杠”。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可溯源,定制健康保障。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是疫苗管理法的明确要求。新冠肺炎疫苗对于全国人民而言都是“新事物”,要更好地推动疫苗接种,首先就要提供安全、健康保障。通过法治护航的方式,让每一支疫苗都在法律的管理内,更好地加强对疫苗研制、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监督,让每一支疫苗都能为人民群众构筑起更强大的“免疫系统”,才能让全民的健康更有保障,也能进一步调动大家“打疫苗”的积极性。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广覆盖,构筑免疫屏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存在多点散发的新特点,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增强责任意识,要明确“打疫苗”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消息,截至5月23日,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51085.8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的5亿多剂次背后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广覆盖,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免疫屏障构建的行列中来,每一次接种,都是在不断地筑牢疫情防控的堤坝,为构筑人类的免疫体系添力。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暖服务,凸显为民情怀。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全国各地都“新动作”。在上海,近日启动了76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为身体健康、无禁忌证的社区老人开辟绿色通道。在四川,成都公交最近开行“新冠疫苗接种专线车”,针对离临时接种点较远、没有公交直达的社区居民滚动发车。湖北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提醒第二剂次逾期未种人员及时接种。因地制宜的疫苗接种暖服务,不仅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国家温暖,提升了每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凸显了为民情怀,跑出了新冠疫苗接种“加速度”。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加速度,展现中国担当。接种新冠疫苗是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加快新冠疫苗的研发到加快新冠疫苗接种,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做斗争的过程中,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缩影。新冠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大、覆盖面广、推动力度强,以“争分夺秒”的速度,推动建立群众免疫。运用智能数字化管理模式,既对疫苗接种情况“一网清”,也能实现新冠疫苗精准调度,尽快地构筑新冠肺炎免疫屏障,彰显了中国守护全人类健康做出的努力和决心,展现了中国担当,更好地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约评论员 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