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南方某市一位群众在网络问政平台反映,当地一处公共场所存在噪音严重扰民、人员不戴口罩并聚集等情况。在向管理部门协商投诉未果后,他希望有关部门能给出回应并解决问题。但让网友倍感无奈的是,虽然他两次投诉,但收到的回复却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称针对该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将开展加强噪音监测、强化防疫措施落实等工作。而对网友投诉的具体问题,却避而不答。
对群众诉求会较快回应,但用的是“模板”,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似乎并不少见。比如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称,某地市长信箱每天都有网民通过网络向政府反映问题、投诉咨询。但市长信箱里连续几个月,几十上百条信件的回复都是:“您好,您提交的来信已转送某某部门办理,请等待结果。”又如前不久,某地某部门在回复群众关于信息公开的申请时,简单套用上级部门的专用函头、落款及公章,行文自相矛盾,导致红头文件沦为“乌龙笑谈”。
老百姓遇到难题,给他们的生活生产带来麻烦,而且自身无法解决,他们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其目的就是希望政府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生活更舒心、更幸福。但如果政府部门回应“模板化”,让这些困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这犹如给群众浇去一瓢瓢凉水,会凉了群众的心。
仔细想一想,极少数政府部门套用“万能回复”的模板处理群众问题,暴露的还是部分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的官僚主义问题。这些干部,缺少为民情怀,对群众的冷暖是麻木不仁。面对群众的诉求,他们想的不是求真务实为群众解决,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而是打太极,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让群众干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要防止极少数政府部门的“模板化”回应,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帮助,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让他们尽心尽力地服务好群众;另一方面也要持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特别是要强化政治监督,让为民服务中的各种不作为、慢作为套路无处藏身,让官僚主义无所遁形。此外,也要强化处罚。对回应“模板化”屡教不改的单位或个人,一定要发现一起、问责一起。
(作者:江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