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救命神器”AED成为地铁站的标配

2021年09月26日 15:54:52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叶金福 编辑:文骥

北京地铁里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再次救人成功!日前,北京地铁2号线复兴门站一名男性乘客候车时倒地,值班站长使用AED对其进行两次除颤后,患者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当地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北京市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今年年底前将实现所有地铁站AED全覆盖。(9月26日《北京日报》)

近年来,地铁站作为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客突发心脏疾病而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由于很多地方的地铁站里没有配置“救命神器”AED,因而不少患病乘客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而不幸离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惜和遗憾。

众所周知,AED就是自动体外除颤仪,是有效抢救心脏骤停者的“救命神器”。而心脏骤停者的抢救,最重要的是在最佳救治时间“黄金4分钟”内,通过心肺复苏术和电击除颤,使心脏恢复正常运作。之后,救治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死亡概率将提高7%—10%,若患者在倒地10分钟内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概率将十分渺茫。

而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估计为54.4万人。猝死的原因多数是突发心脏病导致的心搏骤停。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尤其是地铁站等人口密集场所亟须跟进社会公共急救体系建设,而配齐配足“救命神器”AED便是最好“救命办法”之一。 

其实,配置AED是建立公共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安全和文明发展程度,地铁车站尤其如此。以北京为例,其作为超大型国际大都市,拥有众多地铁线、轨道交通站点、机场、客运车站、港口客运码头等交通枢纽人员密集场所,但根据报道,相关急救设备的配置还远未跟上国际水平,这也凸显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存在诸多的“短板”。 

此次,北京地铁站2号线复兴门站使用AED成功挽救了一名患病乘客的生命,这无疑是“救命神器”AED的大功劳。可见,地铁站配置AED是多么的重要。笔者以为,“救命神器”AED理应成为地铁站的一个“标配”。

当然,“救命神器”AED要“标配”更要“会用”。因此,除了加大AED的配置力度,还需加强AED救护知识的广泛普及,不妨通过专业培训,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也能掌握AED的使用知识,从而确保在“紧急关头”能够“用得来”“用得上”。如此,“救命神器”AED才能真正发挥其急救的应有作用。

(作者:叶金福)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