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由某省消保委发布的报告引发大家的关注。报告显示,超过一半消费者遭遇客服难题:六成以上线上客服通道较为隐蔽;八成以上在线人工客服藏得深;在线人工客服“排长龙”、应答速度慢现象频现,超四成电话人工客服非“24小时”响应。客服问题成为阻碍消费需求释放的“拦路虎”。
随着人工智能产品的迅速普及,智能客服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虽然号称“自动问答”,但使用时却发现智能客服往往对用户的问题答非所问,反复问答数遍后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智能客服形同摆设。客服本是联系用户与平台的桥梁,如此不智能的“智能客服”到底是方便了生活还是为人们“添堵”?
智能客服的“横空出世”,无疑为平台节省了人力成本,但对用户来说,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大诉求,人工智能看似可以自动识别、回答问题,把较为简单的事项交给算法解决,把复杂问题交由人工处理。但是,各行业的智能客服却总是在“兜圈子”,不管按了多少遍“1、2、3”也找不到人工客服的入口。人工客服更像迷宫里隐藏的终点,稍不注意就会错过,即使千辛万苦找到了人工客服,也会被一句“客服繁忙,请耐心等待”暂拒门外,音乐声一遍又一遍,似乎永远等不到接通的那一刻。
客服越来越智能化,但服务品质、用户体验感却越来越差。用一套“鸡同鸭讲”的客服系统来应付用户,其实是对客户和消费者的敷衍,平台的事务少了,但用户本该获得的服务却大大被缩减了。
要解决“智能客服不智能”的无奈,真正达到沟通用户与平台的目的,企业在设置客服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在设置标准化的人工智能服务之外,还应提供人性化的人工服务,让用户能自主选择渠道解决诉求,以便真正为客户提供有质量的服务。
(作者:褚桐)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