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岂能违背节能降碳的初衷

2021年09月30日 14:25: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纯银 编辑:文骥

9月以来,国内“拉闸限电”现象已经波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10余个省份。9月27日下午,国家电网公司表示,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以及重要的公用事业,其作用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较快发展。截至今年8月份,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8亿千瓦,且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逐步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火力发电仍然是最主要来源。

造成当前多地出现“拉闸限电”固然有各地疫情后经济复苏强劲,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煤炭价格大涨,煤炭供应紧张,火电企业亏损,发电出力不足的原因。据媒体报道,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8亿千瓦,而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为11.92亿千瓦。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我国发电能力完全能够保障民生用电和有序生产用电。这也昭示着如何兼顾“保电”和绿色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一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构建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大势所趋。但在能源替代规划中,不能仅聚焦于理想状态的推演,更需要充分考虑极端场景下能源供需平衡矛盾的解决,合理规划备用电厂与备用容量的需求,加强电网的互联互通、微循环能力,改变单一的供电方式,制定周密到位的应急预案,既要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要切实减少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换代。当前要在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的前提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加强能源领域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着力推动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的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三是建立完善激励政策,促进全社会节能降碳。国家制定“双控”指标,是为了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但各级不应简单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当成任务和压力,层层传导给企业,应帮助大家理解新发展理念带来的好处和机遇,引导大家自觉践行。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利用能效信贷、绿色债券等支持节能项目。同时,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实施差别电价、峰谷分时电价、阶梯电价、阶梯气价等,完善环保电价政策,调动市场主体和居民节能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节约、有序、合理用电,推动电力系统的平稳转型。

绿色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长期目标,碳中和的实质并不是限制能源的利用,而“拉闸限电”的做法,既违背节能降碳的初衷,更不是治本之策,还会损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的低碳化变革,逐步培养居民、企业及政府等多个层面的低碳文化,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保障由实现“双碳”目标向体制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平稳过渡。

(作者:刘纯银)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