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人信息配上法律的“安全锁”

2021年10月13日 16:24: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陈东 编辑:文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体系进入新的阶段。《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为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以及主管机关的职权范围提供了全面的、体系化的法律依据,构建起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网。

今天,当我们尽享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个人的信息似乎变得越来越“透明”,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等都可以轻而易举被他人掌握。个人信息贩卖成为黑色产业、APP过度“索权”、大数据“杀熟”、行踪轨迹被泄露等,一度令公众苦不堪言,由此造成的隐私泄露、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正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无论对个人权利,对社会秩序,网络秩序等都意义重大。有业内人士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网络数据法律体系中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之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块“拼图”终于落定,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比此前分散在若干法律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条和规定,一部系统、完整、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无疑会带给公众更多在权益享受、保障和维护方面的底气与信心。

首先,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次集中的确权。它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的原则,确立了以“告知——同意”(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并且个人有权撤回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的一系列规则。同时,明确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包括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向个人信息处理者查阅、复制其个人信息,等等。这种确权是在明示、指导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可以怎么做、可以对个人信息处理者提出哪些要求,而个人信息处理者应该怎样配合。

其次,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与个人信息权益有关的各方参与数字生活、数字社会的规则与秩序。综合以往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事件、案件,它们往往与个人信息处理者有很大关系。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要求其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

同时,作为社会管理者、服务者,有些国家机关和职能部门也是处理个人信息的重要主体,近年来一些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暴露出相关部门和单位存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正因此,此番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和强调,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该法,相关处理活动应当依照权限和程序进行。

明确这些义务和职责、提出这些要求和举措,是在给商业行为、管理行为戴上“紧箍”,最终指向的是给个人信息配上法律的“安全锁”,让个人信息权益得以实现,让数字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背后,是大写的人和权利,是对人的关切和敬畏。我们期待在这部法律的指引、规范下,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能够有实质性改善,为推进数字治理和网络强国建设助一臂之力。

(作者:陈东)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