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申领财政补助为何这样难?”近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查组在督查时发现,部分中小企业主在专项支持资金申请成功到账过程中,面临长时间“多头跑”困境。(10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然而,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对惠企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上周期较长,不少中小企业主申领资金“来回跑”,落下了“心头病”,未能发挥惠企资金“及时雨”功效,让好政策、好措施执行不到位,如此,将使得地方的经济发展受阻。
中小企业一头连着经济和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高质量落实好惠企资金,不仅关系到中小业未来,也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可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等多重效益。特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小企业无疑是培养企业家与“能人”的助推器,是培育更多大中小企业的孵化器。诚然,为了惠企资金的拨付精准,前期项目审批把关、资金拨付程序、部分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必不可少,但必须结合具体实际,不能让企业望“米”兴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事实上,近几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减税优惠措施持续“加量”,体现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当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得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主动作为、强化监督,打通财政专项资金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为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保障资金发挥实效。
将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让中小企业从惠企资金中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关键在“落实”二字。为此,对企业申领财政补助,不妨在前期充分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中了解资金拨付程序等问题,以此精准核实申请的可信度,优化审核流程,缩短内部审核时限。同时,建立完善好企业信息系统,支持健全申领财政补助监测体系等,为线上审核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落实申领依法依规,遏制不正当申领。
惠企资金“小切口”,为企“大情怀”。惠企利民,政策资金擦亮“幸福成色”。只要我们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办法做好惠企资金“及时雨”功效,就能让政策资金助企纾困和增强民生福祉,让更多政策红利托起中小企业“稳稳的幸福”,创造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发展的市场生态。
(作者:鱼予)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