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一点就过去了”“小孩子太娇气”“过了青春期就好了”由于青少年抑郁症状不明显,家长们多将其当成青春期叛逆......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名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提到,18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极大伤害。由于缺乏科学、正确的认知,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矫情”阶段,导致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抑郁症成因不明,并非简单的“不开心”就可以概括,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必须及早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心理健康无小事,推动社会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抑郁症心理防治,对于提高人民幸福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尤为重要。
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既要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比如,孩子心理亚健康,与学习压力的过载不无直接关系。各方理应利用当前的“双减”契机,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该有的体育、音乐等“放松课”则要保质保量,这同样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周围良好环境的熏陶和引导,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根据青少年学生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增强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只要生病,都需要治疗,切勿讳疾忌医。当感知到自己的心“病”了或者感知到他人的心“病”了,不要犹豫,要勇敢地寻求帮助或是给予帮助,找到心灵的灵丹妙药,揪出心里的小怪兽,重拾世界的美好。
(作者:吴端端)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