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大家的网络消费越来越多,不少消费者发现,要想在一些网络平台消费,需要购买平台上的虚拟币,然后再通过这些所谓的币,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可一旦消费者不想消费需要退款时,却困难重重。(10月24日 央视财经)
退款难,维权难由来已久,平台应在事前对相关条款进行显著提示和告知,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套路满满,不是正确的经营之道。平台强制设置虚拟币消费,消费者出于对平台服务的信任,将真金白银交付于平台,相关平台在这其中也只是起到对用户充值资金暂时保管的作用。而平台在事前,只是简单的在用户协议中以极小的字体标注需要充值虚拟币,退款时也只能退还所谓的虚拟币,而虚拟币不能作为真金白银提现,对消费者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失。诚然,这样的消费方式涉嫌强制消费,套路满满的消费方式很难再引起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如果事前对消费者加以提醒,这样友好的消费环境有谁不爱呢?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维权时才能与平台“硬碰硬”。消费者财产遭到损失时,选择忍气吞声,势必会助长平台嚣张气焰。但如果选择积极维权,消费者就需要提供足够的依据。通常,消费者是无力的。因为,相关条款在使用平台时已经被强制同意,消费者要被迫在使用平台和不同意协议之间做出选择。如此看来,消费者维权就显得更加困难了。因此,首先就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对平台协议研读,排一排平台的“雷”,也能为其他消费者填一填“坑”。其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我们要依据相关法律积极维权,敢于发声,否则就意味着放弃了这项权利。
享受权利,需要有相应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指平台的建设、提供的服务、服务质量和相关互联网法治体系建设。要彻底治理此类问题,总是依靠法律强制执行是没有意义的。互联网平台自诞生之日就是以服务互联网用户为初衷的,将用户与平台对立起来,无益于企业发展。面对消费者日益多元的消费方式,平台提供多样的购买方案,让消费者来选择,不妨也是一种尝试。
让用户买得高兴,也让用户退得舒心,这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良性发展应有的自觉。给消费者营造一个诚信、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势在必行。着手的方向应该在服务的质量上,而不在花里胡哨的套路上。打造适宜、平等的消费环境,是获得双赢的绝佳方式。
(作者:韩欣)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