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36号建议“关于改善炒作学区房,保障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议”时表示,教育部将研究制定《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同时,持续巩固招生入学政策、制度、成果,依法依规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切实促进教育公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11月1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择校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矛盾,是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择校问题终究要靠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解决。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且差异性大。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产生天价学区房等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努力实现校际均衡才是治本之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天价学区房根源在于学区房对应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买学区房等于买了入学名额。长期以来,教育资源、师资配置只向少数重点学校倾斜,好的和差的学校两极分化严重。天价学区房的存在,本质上与房无关,关乎的是教育公平问题。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一些家长只能走上“拼房子”这条路。只有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这高价学区房才能彻底治了根儿,这择校热才会偃旗息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没错,教育首先应该是公平的,这种公平的教育还应该是有质量的,低质量的公平不是追求的方向。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水平的教育需要,教育部门任重而道远。
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要向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强对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培训和建设,通过与名校共建、教师轮岗等方式不断提升区域内的教育能力。2018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颁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其中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至少1年”等政策,各地当需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
同时,要推进学校联网共享师资。“十三五”以来,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从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从12.8%跃升到98.7%。95.2%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和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1060万台和1703万台。直播教学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不必有学区房或考学的入学门槛,也不必支付昂贵的补习班费用,就可以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可缩小现实中的城乡教育差距。
另外,银龄讲学计划也应继续实施。2018年7月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了银龄讲学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此举既增加了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又充分发挥了退休教师经验丰富、威望高等优势,让老年教师“老有所为”。 招聘“银发教师”这一举两得的好举措,各地还需大力宣传,动员更多的退休教师树立乐观向上的“白金人生”理念,积极应聘“银发教师”, 参与银发教学计划,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立新功。
总之,各地要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改变每个学生命运的使命感,不断按下“快进键”,奏响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动人乐章。假以时日,同在一个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们将会更加笑逐颜开,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旋律将会更加和谐优美。
(作者:王红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