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视频平台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吸引了全网上百万粉丝的关注。用铁锅演示天眼、用扫帚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这位灰白短发的“吴姥姥”说话风趣,站在镜头前做趣味物理实验时,不时给大家带来惊喜。网友们表示:“如果我当年的物理老师是这样,我就不会害怕学习物理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知识。在教学中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自己讲课方便,还要做到兴趣引领、使学生能够轻松听懂。
吴於人教授之所以成为网红,就在于她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接地气的趣味物理小实验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让抽象复杂、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简洁生动有趣。这样的故事案例还有。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教授赵海良将“甄嬛体”应用到高等数学课堂上,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古色古香的“甄嬛体”,还用“八卦限”进行总结。其实,数学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赵海良教授的“甄嬛体”教学法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看到了数学中的美,被数学的奇妙所打动。
笔者认为,学习的趣味性虽然存在于知识之中,但它并不是教材的自然呈现,而是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合理、巧妙地设计。期待更多的老师向吴於人、赵海良学习,做一名有趣的教师,精心策划、巧妙安排,让学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用魔性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作者:王红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