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制售假证黑色产业链需要多方合力

2021年12月23日 16:25:4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王文杰 编辑:文骥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现实生活中“办证+电话号码”的办假证广告越来越少,但网上制售假证的商家仍然猖獗——居民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驾驶证、病假条、入职体检报告、贫困证明、死亡证明等各种证件证明应有尽有,并且仅需几元钱的成本,制出假证能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法制日报,12月23日)

随着执法打击力度的加大,办假证的黑色产业链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通过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就能跳出相关链接,商家直接写明“微信洽谈”。虽然相关部门的持续打击和一些平台的拦截措施在不断升级,不过,变换常用关键词或者辗转搜索引擎网页后,一些制售假证的网店仍然可以找到。

调查中,记者以“要跟单位请假”为由,在一卖家处购买一份医院病情诊断证明书。在询问了身份、医院信息及“要生什么病”后,对方很快发来一张诊断证明照片,并称花10元可以全国邮寄。该卖家介绍,生什么病、需要几天恢复,都由买家定。

假证依旧“输出”原因何在?平台是否疏于监管?社交媒体、网购平台等作为不法分子招揽业务的地方,其有没有尽到监管责任,对不法商铺和用户等的管理、审查力度是否足够都关系着整治制售假证黑色产业链的成功与否。

笔者认为,治理假证泛滥,除了平台应加强监管,还需要多方合力,一方面需要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针对查处伪造证明文件的违法犯罪行为从严;另一方面应完善信息资源库建设,设置防伪标识,开通便捷的防伪核验渠道,保证证件更加“黑科技”。相关部门要强化联动机制,在审核文件、材料时,实现信息共享、互通,还要加大对伪造证件、证明文件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普法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高压态势,教育引导社会大众实事求是、拒绝使用伪造证件和证明。

(作者:王文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