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醉酒驾驶身亡案作出一审判决:同桌喝酒者无劝酒行为,对醉驾人的死亡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判决驳回死者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针对强行劝酒、过量饮酒引发的各种问题,多地多部门在临近春节之际也发布倡议书,倡导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法治日报)
多地多部门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发出不劝酒倡议书,动机很好,值得点赞。毕竟,强行劝酒、过量饮酒有损身体健康,有可能出现酒后驾驶等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劝酒者也难逃法律责任。不过,酒酣耳热之际,不劝酒倡议书能发挥多大作用?觥筹交错间,有多少人还能记起此类倡议书?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从这个角度看,不劝酒倡议的实际效果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丽”。
不劝酒倡议其实以前就有多个地方或者团体发出过。2014年,中国最大的酒类消费者社区斗酒网,联合全国千家酒企和社会机构共同向全国5亿酒民发出全民健康饮酒倡议书;2016年,河南省内黄县一些地方也发布过文明饮酒倡议;2021年,湖南省道县发出文明饮酒倡议……这些倡议好像并未影响“杯中物”爱好者的热情。网上甚至流传过出现一张签满名字、摁满红手印的个人承诺书,承诺个人饮酒造成的一切后果全部由自己承担。
所以,针对过量饮酒产生的酒驾、纠纷等种种社会问题,仅仅倡导是不够的,更应该有力度的措施。而且从实际效果看,有力度的措施比宣传性的倡导更有效。比如,酒后驾驶曾经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正如攀枝花法院所审理的这起案子一样,因为酒驾或者醉驾引发了很多危及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安全问题。通过修正《刑法》,将醉驾入刑等强力措施后,目前酒后驾车的事例大大减少。
从目前情况看,强行劝酒、过量饮酒后产生的主要社会问题仍然是酒后驾驶。以温州市为例,醉驾入刑后,酒后驾驶的情况大大减少,但仍有发生,2021年全市共查获酒驾15124起,其中醉驾4562起。所以,严查酒驾等硬性措施必须跟上,要常年保持对酒后驾驶行为的震慑力度。只有严查酒驾更“给力”,不劝酒倡议才会更“美丽”。
当然,无论如何,在形成健康饮酒习惯方面,多地发出的不劝酒倡议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下一步要做的是,采取更“给力”的措施把好事做实做好。严查酒驾,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作者:李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