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21年,我国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惠及居民965万户。(人民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4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并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多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有针对性地总结各地解决问题的可复制政策机制和典型经验做法,涉及动员居民参与、改造项目生成、金融支持、市场力量参与、存量资源整合利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的确,这是群众最能感知,与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的民生工程,需要不断地加码夯实,为民生幸福加温。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谓是历久弥新大好利是,这不仅是小区居民的一桩“心事”,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及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老旧小区看似“老旧”或是“破败”,但它却留有着岁月的痕迹。从一定程度上将,记载着历史文化记忆是城市的灵魂,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气质。可见,老旧小区改造,要改到居民心坎上,还得下好“绣花” 功夫,探索出一条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的改造模式,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服务基层治理,让老旧小区再次弥散温馨,在“改”旧“造”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顺民意,得民心,群众满意,才是为民服务的基本准则。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真正用到最需要的群众身上,把住质量关,加强改造的现场管理,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进行质量验收,凭验收单发放补助资金,为群众把好质量关,才能让城镇老旧小区“造”出新温暖和希望。同时,处理好如老旧小区物业和业主之间存在矛盾;破解老旧小区失管、弃管难题等。在改造中深入推进民治、法治、德治、智治社区建设。以改造为契机,在“硬件”升级的基础上,及时配套“软件”服务,填平这一社会治理的洼地,规避花钱“找不痛快”。
好心办坏事,是个教训,亦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工作中的得与失。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修建,不能忽悠群众。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实惠。而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崽卖爷田心不疼”,钱支出去了,效果却一言难尽的尴尬情况。一个方面反映出当前我们一些主体监管部门责任缺失,在有效履职尽责上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改建的过程中未能让民众充分参与其中,对受助对象的真实需求未能做到改建与之匹配,反而是平添一份“堵”,这就要将工作提早提前,尽可能地找到不确定因素。
让老旧小区在改变中弥散温馨,改变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把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夯实,只要监督部门持有最严肃的态度,加强对改建过程的监管,加大惩处的力度,提高监督失察失职成本,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最终的标准,老旧小区就能改进群众的心里,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