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身份实名认证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少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张连起围绕“完善未成年人短视频平台防沉迷机制”提出相关建议。(人民网)
短视频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其短平快的传播特性,不仅获得了大量平台、粉丝以及资本的垂青,亦有不少未成年人沉迷其中。短视频的推送方式也会贴合用户的爱好,容易让人沉迷其中,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天生具有探索欲和好奇心,难以控制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时间和选择观看内容。
丰富线下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想要让未成年人与短视频完全隔离并不现实,更何况短视频也具有开阔眼界、放松心情的作用。要避免未成年人沉迷其中,还需要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在闲暇时间有其它能媲美观看短视频的选择,这样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另外,可以丰富课外活动,家庭与学校联手,在丰富课余时间,增加课外知识的同时,建立起短视频“防火墙”。
父母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家长要言传更要身教。现实中,很多家长也都是“短视频一族”,他们自己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刷短视频,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因此,父母首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榜样作用,家长要带头远离手机,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刷短视频的时间。父母既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陪伴孩子,也要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进行教育、引导和约束。
严格平台管理。各短视频平台也要有所作为,必须要严格执行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对于长时间在线用户要开启人脸识别认证。另外,有些非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也要提升,应要求其短视频功能必须经过实名认证才可使用,并且该功能的关闭操作应显眼、简单、易行。经过认证的未成年人用户,平台要筛选、过滤对未成年人不宜的视频,建立观看时长和观看时段的限制,最大限度的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未来,全社会必须形成合力,让未成年人远离短视频沉迷的危害。通过加强短视频平台准入观看机制,家校携手来丰富孩子的线下生活,疏堵并用,共铸未成年短视频防沉迷坚强壁垒。
作者:刘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