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破解高空抛物取证难 值得推广

2022年03月11日 18:35:1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王恩奎 编辑:文骥

近日,在重庆市某小区,一名4岁男童被高空抛下的玻璃材质白酒瓶砸中头部,受伤流血,被送到医院急救。后经警方调查发现,嫌疑人傅某因琐事心情烦闷,出于发泄,晚上借着酒劲将空酒瓶从阳台扔出。(工人日报)

近年来,各地不断曝出高空抛物伤人事件,“悬在头顶上的危险”亟待防患治理。然而,由于找人难、取证难,在一些高空抛物伤人案件中,从高楼之中锁定肇事者成为困扰警方的一道难题。因此,重庆市开发部署“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并在辖区的商圈进行试点,利用安防技术监控手段,让高空抛物者无所遁形。 

高空抛物事件频发,导致行人无辜受伤或者砸死人的悲剧时有所闻。人们一不小心就遭受“灭顶之灾”,公众“头顶上的安全”不保,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长期以来,“天降菜刀”,“天降啤酒瓶”“楼上抛下自行车”等等之类高空抛物事件时有发生,大都是只要不砸到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予以追究,即使发生伤人事件,也是楼上住户共同承担赔偿责任。“责任大锅饭”,违法成本低,因此,一些人总是不长记性。

提到高空抛物,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不仅仅是不文明的行为,更严重威胁行人的人身安全。早在2000年5月11日,重庆就曾发生一起“烟灰缸案”,一个1.5公斤重的烟灰缸把一位行人砸成八级伤残。由于难于锁定作案人,临街的24家住户全部成为被告,法院最终判决22家住户分担赔偿责任,此案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是城市一大安全隐患。一直以来“高空抛物”都是难解的老大难问题。    

现实中最令人头疼的是高空抛物后不见踪影的“肇事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但是,在高空抛物、抛物坠物最终处理上,我们看到,只要不是砸死人,也就没有人重视,最终是以找不到“真凶”为借口而让罪恶成本大家分摊,这样低的违法成本,怎么能让人有畏惧感,法律何来震慑力?

“瞭望者”守护公众“头顶安全”有望打破责任“大锅饭”。如今重庆市有了“瞭望者”,守护公众“头顶安全”,这是利用科技手段消除“空中隐患”让公众“头顶安全”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能及时锁定高空抛物的真凶,倒逼人们管好自家人、自己的手不敢随便乱抛,否则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笔者认为,用科技手段破解高空抛物取证难问题,值得推广!

作者:王恩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