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经常食用的老坛酸菜包,号称是泡在坛子里用传统工艺发酵制作的,在央视“3·15”晚会报道中,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锦瑞食品有限公司、坛坛俏等多家腌制的酸菜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节目播出后,多家电商平台已搜索不到“老坛酸菜”相关商品。同时,康师傅电商旗舰店也已下架老坛酸菜牛肉面相关产品。不少电商平台已下架另一涉事的坛坛俏酸菜。(北京青年报)
“这酸爽,不敢相信”。很多人确实没想到,今年“3·15”晚会曝光的最大丑闻事件,居然是畅销多年的“老坛酸菜面”。看看镜头里的肮脏画面,工人光脚踩酸菜,烟蒂、树枝、田螺、羽毛混杂其中,防腐剂严重超标,这样的酸菜还能吃吗?大家都感觉太恶心了,纷纷表态抵制“土坑酸菜”,并要求严惩涉案厂商。
这件食品安全丑闻波及范围广,涉事企业主要是做调料包代工生产,且有众多知名方便面品牌牵涉其中,对该行业的影响极大,从消费者的强烈情绪看,“老坛酸菜方便面”很可能就此倒下,厂商多年打下的市场、品牌,也恐将毁于一夕。如果真是如此结局,也不会引起大众的同情,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一点也不冤。
“老坛酸菜”主要用于制作方便面调味包,因其味道酸爽,非常独特,很多消费者都喜欢,销量一直很好。涉案生产企业插旗公司宣称采用老坛工艺,足时二次发酵,宣传片上也是规范生产经营,卫生状况良好,可这一切都是骗人的幌子,所谓的品质“老坛酸菜”,其实是脏乱差的“土坑酸菜”。如此低劣的酸菜品质,不仅影响到调味包的口感,也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必须对涉事厂商严惩不贷。
要确保食品安全,第一位就是质量问题,在这起食品安全事件里,涉及到“土坑酸菜”生产点、调味包加工厂、方便面厂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质量安全都失守,均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要想逼迫厂商遵守食品标准,就应采取重罚制度,让违法者承受高昂的代价。比如,插旗企业的标准化腌制池腌出来的酸菜是用来加工出口产品的,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则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之所以如此“双标”,企业一语道破天机,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国内顶多罚一千(元)两千(元),如果到国外去了,至少是罚十万(元)。
可见,正是国内的处罚标准过低,才令食品厂商有恃无恐,不将食品质量放在心上,不重视消费者权益,造成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出口食品合格率连年保持99%以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在食品安全方面,必须采取严刑峻法,对违法者施以“杀威棒”,以达到法律的震慑力,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