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变神药 需要合力铲除骗局生存土壤

2022年03月24日 17:32: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颂寒 编辑:文骥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所谓的“健康讲座”,它们精准针对老年人,通过发放免费的礼品,让他们参加健康讲座。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诈骗案,涉事人员李志强就是通过这类手法,将饮料包装成神药,通过虚假宣传获取老年人的信任,最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

  老年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加上并不会熟练使用网络,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这让他们成为诈骗分子最好的目标。在宣传过程中,诈骗分子会层层设防,通过虚构保健品背后的研究机构,加上所谓的老师站台,让饮料披上了神药的外衣。同时,直击老年人心中的焦虑,通过渲染所谓的“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引导老人要舍得为自己花钱,才能保证家和万事兴。在一步步的诱导之下,老年人在这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饮料面前,早已经没有了原先的提防心理,于是纷纷掏出平日舍不得多花的一分的养老金。

  骗子能够诈骗成功,不能简单的归咎于老年人容易被骗。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十分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同时,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当看到有人花钱购买的时候,自己也容易被带进去。防止类似的情况出现,不能仅仅依靠老年人提高警惕意识,更应该凝聚各方的合力。

  对于相关监管部门而言,对这类虚假宣传活动要保持零容忍的态度。针对城市里出现的所谓健康讲座,要及时做出反应,对健康讲座上兜售的产品进行精准研判。若发现存在诈骗等情况,就应该及时出手制止,处罚相关人员。唯有提高此类虚假宣传的成本,才能让某些人收起自己的“别有用心”。

  老年人被诈骗人员忽悠,也源自后辈的陪伴不足。在许多宣传中,涉事人员总喜欢引导老年人,如果不购买自己兜售的神药,到时候生病了,不仅拖累后辈,还有可能遭遇白眼。老年人害怕因为自己生病遭遇亲人的冷对待,所以才会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晚辈们关心家里老人,不能只停留在聊聊天、送钱送物上面,更应该多陪伴。老年人心中空虚,归根结底还是家人的陪伴太少,才会让诈骗人员有机可乘。

  老年群体有社交需求,这类“健康讲座”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同样是老人,大家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也有对健康的焦虑,才会让他们在购买相关产品的同时,具有了一定的“抱团性”。因此,地方部门要针对性的开一些有意义的健康讲座,引导老年人合理的做好保养,为老年人科学养老提供建议,并为他们提供交流渠道,不断提升他们的反诈骗意识。

  饮料变神药,需要合力铲除骗局生存土壤。当前来看,唯有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减少骗子行骗的机会。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晚年,这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方向。

  (作者:刘颂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