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将重点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的直播和短视频。记者调查发现,网络直播平台上部分主播以低俗、恶俗直播内容博眼球,沦为“流量乞丐”。有的账号被封后,主播重新注册账号,继续进行恶俗直播;有的主播为了躲避封禁,同时使用多个账号。(北京青年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段时间以来,有的主播直播时衣着暴露、动作撩人,甚至在胸部上方写着挑逗字样;有的当众做出嘶吼谩骂、打屁股、用洗脚水淋头等出格举动;有的在直播平台进行视频连麦时,用污秽低俗的方言相互调侃;有的主播为吸引眼球,以身试险在铁轨旁的道砟上跳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网络主播陶醉于卖俗扮丑其目的很明显:在靠卖俗扮丑出名并圈粉无数后,藉此收割流量,从而实现让自己更轻松赚钱。
正常而言,追求真善美且具备正确审美观的观众一般不会对如此卖俗扮丑产生吸引,反而令他们侧目。然而,“百货中百客”,总有一些人对这类网红充满好奇收看,但充其量也不过是无聊图个取乐罢了,权当看原型出演丑角、出尽了洋相罢了。但如蝇逐臭的是,少数商家和平台却从中发现了商机,和不少卖俗扮丑的网红开展广告、参加商业活动等方式变现,赚得盆满钵满。
无利不起早,此类商家和平台所瞄准的,无非是卖俗扮丑带来的短暂的流量。然而,一个半斤,网络主播陶醉于卖俗扮丑,终究是昙花一现,好景不长;一个八两,开发如此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卖俗扮丑的“跳梁小丑”价值,真的会给商家和平台带来长盛不衰的红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也许生活让我们习惯了伪装、掩盖、隐藏,因为世界就是这样,谁敢摘了面具,在人群中游荡,那样连灵魂都会东躲西藏。但,陶醉于卖俗扮丑网络主播绝不是这样子的。笔者认为,网络主播不要活在别人眼中,更不要活在别人嘴中,不能陶醉于卖俗扮丑。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宁可输给强大的敌人,不要输给失控的自己。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网络主播还是要增长才艺,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认认真真做内容,不能依赖卖俗扮丑的直播“表演”来俘获受众,增加点击点赞量,进而索取礼物,谋取利益。靠卖俗扮丑吸引流量注定是“短命”的。因为,一方面,监管将倒逼主播提升自我素质,通过良好的业务能力得到用户认可。另一方面,成熟起来的网民和公众也会自觉抵制低俗、恶俗类网络直播,主动参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会加强日常监管,对不健康的卖俗扮丑行为、卖俗扮丑作品会及时制止并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匡正网络风气。
作者:童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