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福建厦门@思明检察提起公诉,法院以包庇罪判处李某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2020年1月11日,李某的下属王某酒后驾车撞倒一过路老人。李某念其家庭困难,又是帮自己应酬才出事,便到现场帮王某顶包。面对民警调查,李某交代了包庇下属的事实,王某也主动投案。事发后,王某因交通肇事罪、妨害作证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澎拜新闻)
酒后驾车违法,其危害性人人皆知,可偏偏有人糊涂胆大,竟然以身试法。然而更糊涂的是,作为领导对下属的酒驾不是严厉批评和制止,及时报案,依法办事,而是到现场为下属顶包。如此所作所为,看似讲“义气”,是对下属的关爱,实则是害了下属也害了自己。
酒驾的危害性众所周知,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刺激和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转向系统,并且容易兴奋,过分自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驾驶员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5倍,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酒后开车、醉酒驾车引起的。驾驶员死亡档案中有59%与酒后驾车有关。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酒后驾驶的可怕性,也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领导为下属酒驾顶包,看似小聪明,实则真糊涂,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貌似“关爱”,实则是害了下属又害了自己,下属被拘役六个月,自己也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实是咎由自取。
领导帮助下属,可以讲“义气”,但是更应该讲正气,要有原则性,有底线,这种“义气”是有原则有温度的,而不是没有法律原则的“江湖义气”这样的做法,不但是对酒驾的纵容,也是对他下一次酒驾也形同鼓励。不能凭一时意气用事造成严重后果。
领导为下属酒驾顶包,如此“义气”要不得。若是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和利益受到侵犯时与他一起挺身而出;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这里义气并不只是兄弟,也是朋友,亲人。义气也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王某的教训就是意气用事付出的惨重代价的后果,教训是深刻的,值得人们牢牢汲取。
作者: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