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反向背调 知己知彼利于提高就业成功率

2022年04月19日 14:56: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黄跃成 编辑:文骥

  又一个毕业季临近,浙江某高校的硕士应届生周旭已陆续收到了来自多个“大厂”的入职offer。在同一众用人单位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特别的压力。相反,凭借着前期对各个企业所做的“背调”,在这5家企业的面试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在掌控之内”。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的秋季招聘开始前,周旭就已经明确了自己对企业的要求,并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多方位的了解,并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地点、行业、平台大小、薪资水平以及企业文化背景。基于这一首要需求进行筛选后,摆在周旭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五六家企业。而在这剩下的企业各方面条件相差不大时,他最终选择入职一家自己认为更具活力和创新性的公司。(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毕业后找工作,面对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还有数不清的用人单位的招人广告,再加上亲友熟人的推荐、介绍等等,可以应聘的单位名单已让人眼花缭乱,如何找到一个心仪的单位犹如大浪淘沙,难以筛选。同时,在一个个招人单位高薪高福利广告吸引下,以及一场场招聘面试提问回答的压力面前,也有不少毕业生因应聘前没弄清楚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和需求,或是被虚假“高待遇”信息欺骗,选错对象;或是情况不掌握,面试结果南辕北撤;或是对用人单位宗旨不清楚,以致表现略逊他人一点,也导致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就业失败。所以,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在许多毕业生眼里,这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还要经历颇为辛苦的“求”或“找”,提升就业成功率一直是毕业生的人生大问题。

  近年来,一些企业、单位高素质人才需求意识不断增强,招揽更多更好的人才成了企业发展的大事。一些单位为了找到人才,更是把招聘现场搬到校园“抢夺”人才。用人单位的求才若渴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是,每年千千万万毕业生涌向用人单位,而某些热门行业、领域竞争激烈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许多时候,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对毕业生也是一场考试,怎样更好地过好面试等层层“关卡”,这俨然成了另一个场地高考。在选择用人单位、应试面答上任何失误,都直接影响就业成功率。而不能顺利就业或找到喜欢的工作,也可能严重挫伤了毕业生求职和工作的热情,打击了他们积极向上,美好职业追求的信心。

  如今,大批以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即将带着新的言行和思维方式步入职场,他们不仅不迷恋大厂的光环、敢于对加班“说不”,甚至在面试前“反向背景调查”雇主。这一招聘场景的新变化,虽然不怎么“轰轰烈烈”,也只是小部分人的行为。但是,择业反向背调,更能提前掌握企业情况,争取到择业的主动,有利于提高成功率。一是年轻毕业生们的择业思想的变化,有明显的时代的特征,符合时代潮流。在把选择“专业对口”作为工作主要条件,这样注重实在性,不局限于“高薪酬、高福利”光坏的选择,一定程度避免择业热门职业的“挤独木桥”,拓展就业领域,缓解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自我选择意识增强,维护自身权益保护意识也在增强,可以避免对用人单位情况不了解,而盲目求职,最终双方都不“满意”等情况的发生,保证双方的权益;三是毕业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具体情况,更利于入职后更好更快适应环境和岗位,迅速进入角色,发挥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四是有利于毕业生提高竞争胜算。凭借着对公司基本情况的调查,既有针对性地准备了面试材料,又能更好或主动地展示自己具备的才华,“证明”自己就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提高通过几率。五是提前弄清用人单位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专业兴趣,以及与职业发展观等选择加入,满足了用人单位人才需要,也为用人单位带来人才效应,推动发展。同时,这样的双向选择,也会反作用于用人单位,让一些用人单位明白,单位环境不好、前景不好等,也会随时被毕业生抛弃,从而倒逼职场环境的改善。

  不过,“反向背景调查”应着重于薪资情况、员工特点、企业文化等重要环节,不是搞不切实际的面面俱到,凡事必查,浪费过多精神在调查上。(黄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