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三无”小区的治理成为普遍存在又亟需解决的民生难题。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目前“三无”小区面临物业“懒得管”,居民“不服管”,职能部门“很难管”等困境。因其治理较为复杂,安全隐患多,正成为城市里的顽疾。(半月谈)
“三无”小区一般指的是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居民住宅小区。“三无”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小区内的老房子年久失修,管护、维修成本高,这抬高了老旧小区的治理成本。一方面,这些“三无”小区没有相应的维修基金,导致年久失修的房子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这些“三无”小区人员较为复杂,多为租户,配合小区治理的意愿较低。因为这些复杂的原因,导致小区治理始终难以推进。正因如此,要在思想文明、多方治理、潜力开发上下功夫,解决“三无”小区的问题。
加强思想宣传,让文明新风吹进小区。对于很多居住在“三无”小区的居民而言,他们同样希望小区好,但小区脏乱差等问题早已经成为顽疾,让他们也习惯性破罐子破摔。因此,加强思想宣传引导,通过在醒目位置粘贴宣传标语、开展上门走访宣传等方式,引导小区居民爱护小区,提醒他们做好垃圾分类等工作,不断让文明新风吹进“三无”小区。激发出小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小区居民对小区治理从“要我管”到“我要管”转变,为提升小区治理能力凝聚出一股居民的力量。
加强多方治理,让综合管理改善现状。小区治理,离不开多方携手。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一方面要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要在关乎民生的问题上下真功夫,既要加强垃圾清运、安全隐患排查、房屋漏水修补、电梯安装等工作,还要畅通小区居民意见反馈通道,确保治理能够更加精准对接小区痛点、难点问题,以此达到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还要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导物业入驻小区,不断提升小区常态化管理水平,让“三无”小区转变为“三有”小区。
加强潜力开发,让真金白银丰富小区。“三无”小区大多属于老旧小区,这些开发年代久远的小区,现在往往毗邻繁华路段,这其实正是这些小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在小区里尽力开发一些停车位,允许社会车辆缴费停车,就能给小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公共收入。同时,在显眼处可以开发一些广告位,也能为小区带来公共收入。将这些公共收入用来不断完善小区的硬件设施,将能进一步挖掘小区发展的潜力,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第二春”。
“三无”小区改造,关系着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唯有精准聚焦这些小区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改造,让居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作者:刘颂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