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利器填平“网红”带货的坑

2022年05月23日 15:33: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潘铎印 编辑:文骥

“处理外贸尾单”“直播间才有的优惠”“平时价格1999,直播价格199”等极富诱惑力的宣传话术,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大量假冒品牌服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到全国各地,大量消费者上当受骗。2021年6月,山东省菏泽市公安机关根据线索,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服装案件,抓获田某某等37名犯罪嫌疑人。(法治网)

近年来,“网红”主播带货越来越火爆,各类网络交易平台的直播专区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然而,“网红”带货火爆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将假冒知名品牌的服装打着外贸“尾单”的噱头混入网络及实体交易平台,从而牟取暴利;一些消费者缺乏辨别假冒品牌服装的知识和经验,购入一批批“骨折价”大牌产品,却最终发现上当受骗。

“网红带货”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促销方式,网络直播风生水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乱象也在滋生。如,有的带货直播虚假宣传、缺斤短两,货不对板;有的只重带货流量,不重售后质量;有的借网络直播的形式,从事诈骗活动。当前,一些网红及其身后的孵化公司罔顾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利益驱动下,直播带货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直播带货市场秩序,违反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伤及行业发展。

网络直播非法律盲区,直播经济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网络主播采用网络直播方式对商品作宣传,应当真实、合法,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用法治利器填平“网红”带货的坑,监管执法部门要精准执法、严格执法,对网红带货中的侵犯知识产权、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违法行为坚决“零容忍”,使违法成本高于违法收益,消费者维权收益高于维权成本,加大违法违规直播带货行为曝光力度,根据侵权严重程度列入信用黑名单,净化网络消费环境,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

构建健康、有序、可持续的直播生态。压实直播带货平台的主体责任,增强平台的责任意识,对管理不力、出现问题频次较高的平台进行约谈、责令整改等方式督促其改进落实,对违法违规的平台依法严厉处罚,并公开曝光,强化监管的实效性和震慑力。直播主播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恪守法律底线,直播平台要强化自律,主动履行好主体责任,建立清晰的平台运行规则、主播信用机制和粉丝举报反馈制度,共同促进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天上不会掉馅饼。如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购物消费的重要渠道,作为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克服冲动消费的“剁手”习惯,在购物时,要认准正规销售商,通过查看品牌授权书、营业执照等证件,辨别其销售资质,向经营者索要正规销售票据来提高鉴别正规销售商家的能力,降低“踩坑”风险。

作者:潘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