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起,多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马上开始。(央视网)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开始了,有关部门发布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这是“避坑”的好参谋。但是有了“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不是一“指”就灵,还需要防范“高价志愿填报指导”等诈骗陷阱。
志愿填报高峰,各类与“考后”相关的产品不断推出,以满足市场需求。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网站摸准市场脉搏,打着“高科技”“大数据”的旗号,用“专家帮你忙”,“高级职称的老师为你解难”等等,投其所好,致使不少家长病急乱投医,结果上当受骗,破财又误事。
有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通过志愿填报辅导或辅助软件获取志愿填报信息的比例为32.2%,2020年同期数据为28.2%。这表明,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愿意花钱填报志愿,相关服务市场也因此更趋火爆。高考后时代,历来是涉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随着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高考诈骗手段卷土重来,考生和家长稍有不慎,轻则损失钱财,重则误了前程。
常言道,“七分考三分报 ”,志愿填报确实很重要。当然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如果你的志愿填报选不好,再好的成绩也有可能上一个一般的学校。所以高志愿填报不断引发着考生家长们的焦虑。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看中了这个时机,想利用考生和家长们急于填报一个好学校、好专业的心理来进行诈骗。
的确,高考志愿的填报是考生人生职业生涯的一次初步谋划,志愿填的是否“适销对路”也很关键。但是高考填报志愿专业性非常强,不仅要结合当地政策和专业录取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到考生和家长的不同选择,因此考生和考生家长,应该冷静看待,最好认准官方渠道,到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平台咨询,或通过自己所在学校和班主任的指导等来完成高考志愿的填报,千万不能盲目听信所谓的“大数据平台分析解读”、“资深教育人士研判”、“志愿填报专家辅导”等。
此外,家长们还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千万莫被所谓的“花钱进名校”、“内部有指标”迷了眼,而掉入陷阱。有关部门也应该通过正常渠道,及时发布有关权威信息,指导考生正确填报志愿,同时对于那些以赚钱为目的虚假网站,以填志愿牟利的非法网站应该及时依法关闭,对于利用高考志愿填报诈骗犯罪的,必须依法严厉打击,绝不心慈手软!
作者:王恩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