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汽车后备厢,挂上横幅招牌和商品广告图文,缠绕彩灯装饰,陈列一排排精致的小蛋糕……家住北京市顺义区的孙静布置好自己的后备厢摊位,准备迎接第一位客人。今年3月,本在经营实体蛋糕店的孙静偶然了解到后备厢摆摊的经营形式,受疫情影响,实体店生意一直不太理想,孙静心动之下开始尝试以后备厢充当移动摊位做生意。对后备厢摆摊流程逐渐熟悉后,孙静现在每次出摊的营业额都在千元左右,去掉成本费用,收入可以稳定在五六百元。(法治日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像孙静一样选择摆起了后备厢摊位。后备厢摆摊的参与者类型多样,或是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的,或是初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开着私家车停在某处空地上,打开汽车后备厢,经营各类商品。这样的后备厢经济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了规模不小的后备厢集市。
在某分享类App平台,以“后备厢经济”“后备厢集市”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可以搜到多篇摊主或顾客分享的经验帖,更有不少网友将在后备厢摊位购物当作“网红打卡”的内容进行晒照。后备厢经济的日渐火爆在社交媒体上可见一斑。
后备厢经济火爆背后原因多样。有关专家表示,后备厢经济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交、文化意义,它是年轻人的潮玩集市,其形式灵活、机动性强、门槛不高,可以拓展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笔者认为,后备厢经济既带来丰富热闹的市场氛围,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应该得到支持。但与此同时,后备厢经济目前还存在是否属于无证经营,是否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等争议,需要有关部门及各参与主体进行积极有益的引导,对其发展作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事实上,除流动经营受限以外,围绕着后备厢经济的争议一直存在。在社交媒体上,人们注意到,尽管绝大部分网友都认同后备厢经济带来的“烟火气”和热闹劲,但仍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此外,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私家车经营是否涉及违规占道;摊位移动性强,如何监管以及消费者如何维权;后备厢经济的参与者经营资质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又该如何保障......这些都是目前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的地方。
后备厢经济火爆,亟须有序引导。笔者认为,各地政府应对后备厢经济进行积极有益的引导,划定专门的可经营区域,对摆摊选址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哪些路段在哪些时段可以有序开放,做到“便民不扰民”。此外,要对后备厢经济摊主进行统一登记备案,做好配套措施工作。其三,要科学治理,合力打造合规的后备厢集市,为后备厢经济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场地等。
作者:周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