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成“隐秘菜” 消费者知情权何在

2022年08月09日 15:39:4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何勇海 编辑:文骥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消费者投诉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等被点名。中消协指出,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华商报)

当你点外卖或堂食时,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前脚刚点完餐,外卖很快就送到或服务员很快就端上桌,速度快得超出预期。为何能这么快?因为你吃的是预制菜,而非现做的菜肴。据报道,有餐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餐厅完全不用预制菜的很少,尤其是在商场、购物中心内的餐厅。由此,预制菜产品的安全性、可口性成为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对餐饮企业来说,普遍使用预制菜加工菜品,有助于降本增效。有了预制菜,工作人员不用再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撕开包装复热、煎烤、淋上佐料就能上桌,可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和顾客排队候餐时间。除了便捷化,预制菜也有利于连锁餐厅的菜品标准化、味道统一化,可进一步复制发展、增加门店。故预制菜遍地开花,正在占领越来越多的外卖和堂食,挣着“现炒钱”。

商家追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经营标准统一化,可以理解。但一切创新求变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吃饭这件事,讲效率只能是末,是否好吃才是本,不能本末倒置。事实已证明,预制菜吃起来并不香。今年2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指出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菜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标识不详细等问题,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尤其是堂食,消费者花了大价钱,消费的却是超市冷柜中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花费的预制菜,这恐怕是一种货不对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基于此,菜品是不是现场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商家必须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让预制菜变“隐秘菜”为“明白菜”。如果消费者本来不想吃预制菜,因经营者没有告知,在不知情之下吃了,就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意愿,这可能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了。

作者: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