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蛋糕周边镶嵌着一圈金箔,和蛋糕表面的金银球装饰物交相辉映;圆润光滑的巧克力上散落着金箔碎粉,像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发光;小巧新鲜的海胆刺身上点缀着几片碎金,让人食指大动……添加了金银箔粉的食品被人们称为“镀金食品”,但无论包装多么奢华亮眼,都掩盖不了金银箔粉是非法添加剂的事实。(法治日报)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制定《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明确规定金银箔粉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事实上,此次《规定》并非有关部门首次针对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出台相关文件。早在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等。然而,有媒体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一些网购平台、社交平台上,仍能看到含金银箔粉食品的身影。
“镀金食品”为何屡禁不止?专家认为,此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商家有谋利的需求。商家的夸大宣传迎合、误导消费者追求奢靡之风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光顾进一步促进了商家“研发”的动力,不仅在食品中使用而且花样翻新地使用金银箔粉。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很多非理性的消费者,只要看到市面上销售一些新奇的商品,就想去尝试”。
笔者认为,禁止“镀金食品”,遏制“食金之风”须协同共治。首先,执法部门在查处案件后,应及时公布违法事实和处罚结果,以严惩警示潜在违法者;通过公布典型案例,解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传播营养健康知识,达到执法一件带动普法一片的效果。其次,相关食品生产者、经营者、进口商等在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进口食品时则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坚决抵制含金银箔粉的食品生产、售卖与经营。此外,网络销售平台也应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监管审核,禁止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最后,消费者要理性消费,自觉抵制畸形和不健康的消费理念与习惯,不给售卖含金银箔粉食品的商家以可乘之机。
作者: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