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视点”记者随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在山西省调研发现,当地多所学校以是否购买平板电脑为标准划分“智慧班”和普通班。进入“智慧班”,需一次性缴纳课程资源费、平板使用费等数千元。不少家长虽然心有抵触,但为了让孩子分个好班,只好硬着头皮掏腰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视为最大的民生。为努力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中央坚持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等,不断兜牢补短板,促进教育公平。
同时,针对教育乱收费、变相收费等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早已三令五申,禁止违规收费行为。如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明确规定:“不得强制或者暗示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的教辅软件或资料”。
然而,当前仍然有少数学校明知故犯。继前不久,媒体报道云南省一中学、河北保定市第七中学、山东邹平县黄山中学等学校“依据电脑分班”或用五花八门的套路裹挟学生和家长外,最近山西又有多校变相向学生推销“平板+资源”。正如督查组表示,山西部分学校在推行“平板教学”过程中,存在暗示和变相强制学生购买网络学习资源和捆绑销售的平板电脑问题,明显违反了教育部等五部门《意见》中相关规定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作为教学、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等规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固然是个好事,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学校和家长的管理水平,减轻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便于家校交流,提升学生成绩也值得期待。但作为育人的学校,是否换位思考过:8800元的价格,对一般家庭来说,可是一笔不小支出。也势必给一些家长和学生带来困扰和负担。
令人遗憾的是,学校为了自身利益或自己方便,为让家长和学生愿意主动交这8800元,以可以让孩子进入所谓的“智慧班”为诱饵。表面上看起来,学校的做法很“智慧”,没有强迫家长和学生交这笔钱,其实是变相逼迫,是典型的学校把育人智慧用错了地方。因为,如此功利的分班方式既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也是一种变相的教育商业行为。
推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而教育搭车乱收费从来不只是钱的问题,也涉及教育公信力和教育公平问题。更何况,按科学原则,是否分班,如何分班,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优势,因材施教,而不是因“财”施教。正如网友评论所说:学校不应按家庭贫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不应该把本来用于辅助学习的电子设备当成孩子们求学的门槛。
期待各地能以国务院此次大督查为契机,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保障和维护教育的公平属性,紧盯薄弱地区、困难群体和紧缺领域,优先发展,精准发力,兜住公平的底线,抬高发展的基线,努力让每个人都有通过教育来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