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西湖社区举办过期药品回收活动。活动现场,附近居民纷纷将过期药品送到回收点兑换礼品。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家中储备药品,“小药箱”成了不少家庭的“标配”,像感冒药、消炎药等是“小药箱”里的“常备药”。根据《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家庭小药箱,家庭药品中30%—40%超过有效期三年以上,有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全国一年因此产生的过期药品约1.5万吨。家里储备的药品过期了,该怎么处理?据媒体调查,很多人往往是一扔了之,或选择让人上门收购。家庭过期药品处置存在乱象,隐患重重。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过期药品就已被明确归入《国际危险废物名录》。如果对过期药品采取“一扔了之”,药品中的有毒分解物溶解之后,就会污染土地和水源,一些挥发性强的过期药品还可能成为过敏源,势必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如果被不法之徒“上门收购”,就极有可能使这些过期药品重新被“改头换面”回流至药品市场,势必会对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此次,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西湖社区举办“过期药品兑换礼品”回收活动,这无疑是处置家庭过期药品的一个好办法。可以说,这既帮助居民解决了过期药品的“处置难”“处置乱”的问题,又避免了家庭过期药品“乱扔乱丢”所带来的各种危害。笔者以为,“过期药品兑换礼品”之举,值得点赞,值得提倡,更值得大力推广。
当然,除了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中,还应引导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树立安全用药意识,做到按需求购买药品,避免重复购药和超使用量购药,减少药品资源浪费,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从而避免家庭常用药品出现“过期”现象。
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要推动药品包装改革,不妨多些“小包装”药品,从根源上减少过期药品的产生。
作者: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