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拒绝“独角戏”

2022年11月01日 16:53:3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付彪 编辑:文骥

最近,家长张女士聊到此前的一段经历:去给孩子开家长会,推门一看,“来的全是妈,大概只有几位男士”。张女士的话得到了不少妈妈们的认同,“我孩子班上也是,至少90%都是妈妈。”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玎玲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长会,43人的班级,结果来了36位妈妈,只有7位爸爸。(成都商报)

近年来,“让爸爸回归家庭教育”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也不乏“丧偶式”育儿的吐槽。父母一方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尤其是爸爸的缺席不仅引起学校的关注,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不少地方甚至还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父母双方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但很多时候,爸爸一样缺席,诸如家长会大多是妈妈参加,爸爸有各种理由缺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曾做过一项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亲在唱“独角戏”,三成家庭能做到父母共同负责子女教育,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一成。

爸爸缺席家长会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工作太忙没时间,上班太累没精力,孩子不依赖我,以后再陪也一样……这些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实则在家庭教育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要知道,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对孩子认知的形成、安全感的建立、人生选择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父爱与母爱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旗鼓相当,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好的,如果长期缺位很可能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父性》一书中写道:“父亲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忧愁、是孩子的悲伤,也是社会的抑郁。”有调查显示,即使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婴儿,也会因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夜哭不眠、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爱缺乏综合征”。有研究表明,孩子6岁之前这段时间是行为习惯、行为品质养成的关键期,如果父亲在类似关键期很少参与,孩子长大之后,性格中就会充满焦虑感和不安全感,集中表现为自卑、敏感、内向、多疑,不善与人交流,害怕被否定。性格缺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甚至是悲催的人生。

孩子的成长是一趟单行列车,一旦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就很难弥补缺憾。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职场压力、发展压力、经济压力等,需要父亲在外打拼,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可以挤出来的,父爱的责任不可以“转嫁”,家庭教育拒绝“半边天”“独角戏”。诚如有媒体呼吁:中国的爸爸们,为了肩上的责任,你可以行色匆匆,但是,别走得离家太远、离孩子太远,否则,你远离的是更重要的一份责任。

现代家庭教育,我们呼唤父亲“角色回归”。首先,需要父亲们转变思想观念。让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不仅仅是物质给予,更是在陪伴中的言传身教。其次,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倡导科学健康的育儿理念,强化父亲们的家庭教育责任。同时,为父亲们创造条件,如用人单位科学安排工作,鼓励员工回家陪伴孩子;学校开设“父亲学堂”、推出“父亲接送周”、开展“爸爸聊天室”等活动,让父亲们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去。

作者: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