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宁波市卫生监督所获悉,自宁波市试行推广“智慧监控平台控烟执法子系统”以来,声光劝阻吸烟人员1860人次,捕捉违法线索530条,人脸识别身份信息120条,公共场所吸烟取证不再成难题。(宁波日报)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如果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自己健康,有损吸烟者自身形象,还影响他人健康和城市文明。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公共环境,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早已明确规定:从2011年1月起,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随后,各地也结合地方实际,相继出台了公共场所禁烟地方规定。10多年时间过去了,虽然我国公共场所吸烟行为有所下降,但控烟和禁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让人高兴的看到,为解决公共场所禁烟监管力量不足或监管盲区等难题,今年,宁波市卫生健康部门联合爱卫办、文化广电、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建成了“智慧监控平台控烟执法子系统”。该系统通过自动抓拍,实时分析现场拍摄的视频图像,结合红外摄像头感知环境温度精准获取违法线索,自动分类将线索推送至场所管理人员或执法人员手机端,作为劝导或执法依据。
毫无疑问,这种通过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大幅提升了监管效能。正如业内人士所分析的,“智慧监控平台控烟执法子系统”有效解决了公共场所控烟所存在的人工控烟滞后、管理疏漏、行政执法低效等三大难题。尤其是自动抓拍并声光告警,全天候固定违法证据,既破解违规行为取证难现象,又可以通过移动执法终端现场制作送达,实现非现场执法,也能很好地维护吸烟者“面子”问题。
公共场所禁烟,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期待有更多的地方能总结借鉴宁波市的做法,让智慧控烟系统能更多地进入公共场所,以还给公众一个清朗的公共场所空气环境。
作者: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