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作出制度规范,补齐行业监管漏洞和短板,是一部从根本上、制度上预防、遏制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新兴领域立法,将全方位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防火墙。(光明网)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作为专门的法律,为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更好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遵循。
“法者,治之端也。”随着电信诈骗治理实践迈向深入,完善法律制度,填补法律空白,才能更好指引实践、提升效能。加强法治建设,让反电诈更有章法,既为依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夯实根基,也有利于推动形成全链条治理的反电诈格局。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防”“打”结合。推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落地落实,维护群众利益、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势在必行。
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防火墙。各地各部门要压实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职责,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切实防范遏制住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首先应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的人员,以及从事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互联网账号等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人员,依法严厉打击,加大违法犯罪惩处力度,织就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民事责任、纳入征信等内容的立体式处罚,让诈骗分子得不偿失,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筑牢技术反诈防护网,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土壤。
其次应强化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的监管责任,推动相关行业强化源头治理,强化属地管控综合治理,合力挤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害群体的宣传教育,反诈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提升社会和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识骗能力,构建严密防范体系,营造全社会反诈氛围,为群众织牢织密防护网。
惩治电信网络诈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刻也不容懈怠。期待《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有力法治支撑,以严起来的法律、重起来的打击让“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反诈局面加快形成,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向深走实,不断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效能,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作者:潘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