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勿沦为“鸡肋”,应提升含“景”量

2022年12月12日 15:34: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江德斌 编辑:文骥

“100元换5000元”“50元畅游100个景区”……临近年底,各种形式的旅游年票陆续开始发售。旅游年票的使用期限一般以年为单位,价格低于所含景区票价总额。旅游年票的发行,为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和实惠,有利于盘活当地旅游资源。但一些旅游年票对使用时间、购买权限等进行限制,影响用户体验。(工人日报)

旅游年票是回馈游客的福利优惠,景区与游客互惠互利,实现旅游行业发展的双向奔赴。不过,很多地方的旅游年票只是看上去很美,景区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导致旅游年票沦为“鸡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旅游行业看天吃饭,旺季与淡季、节假日与平日的客流差距极大,所以旅游年票的购买者越多,就会对景区的旺季、节假日的普通客流构成冲击,而景区的每日可承载客流又有“天花板”,所以会设限拦截年票用户。与此同时,一些知名景区本身就有很大的客流量,所以参加年票的动力不足,甚至会独自开设年卡年票业务,以进一步垄断游客资源。

由于没有知名度高的景区加入,游客认为年卡年票很“鸡肋”,另一方面,旅游年票销售数量少,分成比例降低,无法吸引到优质景区加入,导致含“景”量不足,甚至部分景区本身就是免费景区。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旅游年票没有成为主流模式,反而引来无数吐槽。

旅游年票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要跳出旧的框架,将视野放开,用全域旅游的眼光去审视,对旅游年票做全新的包装设计。众所周知,发展旅游经济最关键是尽可能吸引更多游客,想办法把游客留下来,增加消费黏性,刺激二次消费,将旅游经济蛋糕做大。因此,可以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问题,将旅游年票做为一个导流工具,通过低价模式给游客实惠,吸引更多游客来进行二次消费,盘活当地景区资源,推动区域内全域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各地通过推行免门票模式,促进旅游经济整体快速复苏,就是典型例子。

旅游年票需要找到一个多方共赢、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可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动员组织知名景区、龙头旅游企业参加,并以此作为卖点,给予知名景区更高的分成比例,提高旅游年票的含“景”量,使其更具吸引力。由此,实现以大带小的模式,提高年票的流通效用,借助知名景区带动其它冷门景区的客流量,让本地景区和相关产业链都能受益。同时,可建立统一的旅游平台,让年票用户可在网络上预约,并在景区客流超载时,发布即时预警信息,引导游客分流到其它景区,确保年票用户能够顺畅使用,以提高年票的使用率,实现良好的口碑效应。

作者: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