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打造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渝高竹新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和20个产业示范合作园区;160个共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5600亿元;双城经济圈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随着2023年四川省两会的召开,2023年乃至今后5年有哪些新目标、成渝“双圈”如何乘势跃升等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四川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突出双核联动、双圈互动,协同推进2023年度248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启动实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一中心一方案”支持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支持重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一场场成渝一家亲的双向奔赴,一次次紧密牵手的强强联合,是再次叩响“双城”大门,“圈内”的城市、各政府部门要在抓机遇,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交出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
“双圈”乘势跃升,绘制产业数字赋能“一张图”。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更是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异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课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渝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扎实,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代表的新基建不仅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布局下,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与产业链集群发展,需要两地政产学研金用各方共商良计,以数字技术与产业升级的迭代之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全面提速添砖加瓦,创造更有质感的“双城”新未来。
“双圈”乘势跃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盘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事关成渝发展大局,更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国际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加快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提升西博会、智博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新,成渝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中跑出了“加速度”。“双圈”乘势跃升,成渝两地需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路线图,树立“一盘棋”发展思想,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协同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更好的打造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成渝典范”。
“双圈”乘势跃升,树牢民生保障服务“一条心”。拥有辐射周边16座城市2亿人口的优势,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积极推进。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扩大“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和便捷生活行动举措,跨地区、跨机构就医实现“一码通”;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协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大幅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新时代新征程,感知“经济圈”所带来的民生福祉,需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融合发展,下足更多绣花功夫,让人们在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自然与人文相融共生、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中,充分感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
战略既定,惟有实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时已至、其势日兴、其效可期,一个新的增长极正在川渝崛起。我们当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
作者:唐代远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