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黄强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四川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业兴民富村美的壮丽画卷加速绘就。
拉动农业“新引擎”,夯实乡村振兴坚实根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无论是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要大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都必须要拉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引擎。四川多措并举,通过实施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高种粮大户补贴标准,健全粮油生产大县奖励政策;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加快生猪生产现代化;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新认定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等系列措施,夯实农业发展根基,打好粮食安全“主动仗”,拓展农业发展“新业态”,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定能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焕发农村“新面貌”,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场景。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农村美不美决定着乡村振兴发展好不好。四川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推动实施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加快农村文化、组织、人才、乡村社会、数字乡村“五大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加快撤并建制村“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直连道路、自然村通硬化路等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水务百县建设行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促进打造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山乡风情风貌,让宜居宜业的乡村更具活力。
激活农民“新动力”,涵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事在人为,业由人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激活农民内生动力,就能涵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要激活脱贫群众的干劲,积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万企兴万村”等作用,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要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方式,以田间地头、养殖基地、种植示范园等为课堂,大力培育用得上的新型“田秀才”、“土专家”;要发挥制度引领与保障作用,面向农村村委现职人员和骨干、能人招生,实施农村基层干部能力培养工程,让三农发展“后继有人”,为乡村振兴蓄力加油。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走出一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的发展之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
作者:钟吉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