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其中指出,虽然针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但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情形仍然较为严重。(法治网)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课题。一些企业、商家在收集、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出现很多不规范行为,致使损害个人信息权益成了消费侵权的重灾区。个人信息泄露不仅是各种骚扰的开始,更成为了滋生网络犯罪的温床。
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及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大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树立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紧盯信息采集、储存、共享、披露等各环节,进行全链条管理,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加强对收集个人信息的监管与检测,加强执法监管,持续开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形成常态化监管体系,织牢织密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让人民群众放心享受美好数字生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统一执法,强化对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监管力度,从严管控非必要采集数据行为,处理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筑牢防火墙。
作者:潘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