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日报刊发的报道《外卖小哥一通电话154个单元楼装新号牌》受到广大网友关注,在微博获得1.5亿阅读量,更是引来不少市民反馈自己身边存在的楼牌号设置不合理的情况。连日来,市民纷纷提供线索,记者据此探访十余个小区后发现,不少小区楼牌号存在编制规则混乱、多种样式共存、标识位置隐蔽等问题。本应给人指路的楼牌号,反而把人绕晕了,真该规范一下了!(北京日报)
看似不起眼的楼牌号,承担着定位、指引、导向的重要功能,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与治安管理、交通邮电、消防医疗等密不可分。遇到紧急情况报警时,因为楼牌号缺失,市民费尽口舌仍说不清自己的位置;在急救中,因楼牌号混乱,120急救车多跑冤枉路;异乡人到陌生城市寻亲访友,看着断码的楼牌号一头雾水……现实生活中,编制规则混乱、多种样式共存、标识位置隐蔽的楼牌号,给人带来诸多不便。
本应给人们带来方便的楼牌号,如今却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城市规划更新、老旧小区拆迁改造、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等,楼牌号没有及时更新,造成楼牌号“断码”、编排混乱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型社区分期建设,因建设时序不同,容易造成楼牌号编号混乱。此外,还有个人擅自悬挂、调换等造成的楼牌号混乱问题。
“任性”楼牌号亟待规范管理。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审批、编号、设置等各环节工作,尤其是在规划审批环节强化小区布局、楼号编制方面指导,实行楼牌号统一管理、编制;明确楼牌号监管和维护主体的具体职责;及时更换破损、模糊的楼牌号,从源头上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楼牌号实际实用、便民利民。另一方面,楼牌号编制当“以人为本”。编制楼牌号当以通俗为要,在建筑命名、编号时,应邀请居民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讨论出更符合大家认知习惯的命名、编排方式。比如,在小区大门位置设置小区布局图,在交叉路口设置指路牌,在单元门上设置清晰的楼号、单元号,某栋楼旁的小湖、健身器材等,都可标在大型小区里的指路牌上,让访客都能看得懂,让楼牌号真正发挥作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每一个楼牌号都规范起来,让每栋楼都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才能畅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民生的温度,也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作者: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