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发布情况通报:针对群众举报“有游客在长城城墙上刻字”情况,延庆警方经调查,将违法人员孟某某(男,35岁)查获,该人对3月21日在八达岭景区游玩时,在长城墙体上刻字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延庆警方已对孟某某处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各地景区景点时常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随处丢垃圾、吐痰、随意攀爬、践踏绿地……不文明行为虽是少数,却大煞风景。减少不文明旅游行为,归根到底要靠公民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文明出游没有局外人,只有每个人都争做文明人,对不文明行为抱有耻感,并以此自戒自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明才不会远离,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才能从社会共识化为行动自觉。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休闲、旅游场所等公共领域,倘若没有基本的规矩和秩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就无法保障。因此,对待不文明行为,应多管齐下,多种途径予以纠正。比如,通过告知、规劝、处罚等手段,制止不文明行为。良好的文明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自发形成的,人们的行为习惯也有一个形成过程。好的习惯要靠教育灌输,也要靠严格的管理与约束,从严治理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文明水准的高低决定旅游的品质,也影响公共生活的质量。维护一个文明和谐的秩序,是每个公民的分内事。近年来,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修订旅游法、实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就“推进文明旅游”作出部署,并明确提出“整治旅游中的顽疾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等,这些都让人看到,文明素养已成为发展的必修课。就此而言,抓好文明旅游工作,强化人们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是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体现,也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毋庸置疑,好推进文明旅游,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惩戒约束。相关部门应当把政策宣传和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结合起来,把有效治理和个人自觉结合起来,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素质,让崇尚文明成为风气,让休闲、出游成为涵养公共文明的重要展示平台。总之,“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应成为旅游领域的共识和底线。
作者:程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