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找医生,这款益生菌就能搞定”“女生怎么选对私密益生菌?吃1年得出的经验”“终于可以痛快呼吸了!重磅推荐这款舒鼻益生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宣称各类功效的益生菌产品渐渐成为消费新风尚,出现在各种生活场景中。但记者调查发现,在益生菌产品市场上,不断出现夸大宣传、以次充好、菌株信息标注模糊等鱼龙混杂的现象,误导了消费者。(据6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目前,各网络平台上关于益生菌产品的宣传和销售都很火热,益生菌产品功效及消费者期待的功效越发五花八门,益生菌的应用场景逐渐扩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于益生菌产品的关注和需要。
而记者的调查,无疑让大伙儿见识了益生菌产品市场的真相。除了很多益生菌产品所宣传的功效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在疗程设置上也有待商榷,更不乏产品仅罗列菌种而没有菌株号,还有的产品仅标注出厂时添加的活菌数,或模糊地标注“添加量”“含量”,产品货架期内的活菌数量普遍成“谜”,只是“做个样子”给人看,以及雇佣“水军”以分享帖渲染情感,刻意误导市场和消费者。
虽然针对益生菌市场存在的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由于目前市场火热,利益驱使下,很多益生菌菌株在没有临床数据支撑下,就趁着风口投入市场,导致行业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功效更是难以印证和保障。
换言之,时下的益生菌产品市场,不仅套路重重,乱象频发,严重误导了消费者,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成了大行“坑蒙拐骗”、不容忽视的“害人精”,亟待有关各方高度重视,并对症下药加以规范和整治。
首先,当前已有的《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和《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属于团体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这给了无良商家以可乘之机。因此须尽快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国家标准,提高产品准入门槛,引导和规范益生菌市场健康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明晰主体责任。尤其针对线上平台,相关部门应加强网售益生菌产品监管执法,跨地域跨部门协作,增强监管实效。同时,社交电商平台也应对相关分享帖仔细核查,做好“广告”“促销”等标记。
再次,针对部分消费者对益生菌及其产品市场只是“盲从”,缺乏对益生菌的正确认识,要通过举办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活动等举措,强化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认知力和辨别力。同时,消费者也要考虑菌株的特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注意身体本身菌群的平衡,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服用。要知道,益生菌并不是“多多益善”,不当服用、过量服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总之,“益生菌”不能成了“害人精”。这是市场和消费者的热切期待,也是有关部门无法推卸的责任。
作者: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