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晚,黄山风景区官方微博发文回应不提供开水冲泡面:盒装方便面食用后的残羹与汤包料,大多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松树旁、悬崖下,造成土壤盐碱化,黄山松等植被破坏现象严重。方便面的残羹还被山上的松鼠、鸟类等过量食用,导致“半饲养化”,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我们没有也不会禁止游客带方便面上山,但是一直提倡游客不要在山上冲泡方便面食用。”(7月19日 澎湃新闻)
到景区旅游,很多游客都习惯于自带方便面,一来方便,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二来省钱,与景区“天价饭菜”相比,实惠很多。许多景区对于游客自带方便面的做法也是采取“默许”的方式,既不提倡也不反对。
而此次黄山景区明确“不提倡冲泡面”,无疑给了很多游客一种极不人性化的感觉。一些游客甚至认为,这是景区为了强制游客在景区餐馆吃饭的一种变相之举。
其实,黄山景区之所以“不提倡冲泡面”,是有充分理由的,比如,黄山风景区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盒装方便面食用后的残羹与汤包料,容易倾倒在自然景区,对生态环境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再如,方便面的残羹还被山上的松鼠、鸟类等过量食用,导致“半饲养化”,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可见,黄山“不提倡冲泡面”是对景区的一种必要保护。
近年来,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乱倒残羹冷炙的现象比比皆是。虽然有些垃圾经过景区环卫工人的打扫,就可清理干净。但对于泡面汤汁这样的垃圾,环卫工人只得望“汤”兴叹。满地的泡面汤汁,不仅有碍观瞻,而且散发的气味也令人作呕。加之,泡面汤汁随处乱扔乱倒,会造成土壤盐碱化,这对景区的植被显然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说明,景区“不提倡冲泡面”,并非不人性化,而是一种必要管理。
因此,笔者以为,对于景区“不提倡冲泡面”的做法,广大游客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认同,不妨把方便面改成其它充饥食品,从而既能“填饱肚子”,又能保护景区生态环境,还能避免小动物“半饲养化”。笔者以为,“不带方便面进景区”,除了是对景区的一种必要保护之外,这也是一种旅游文明的体现。
当然,景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避免小动物“半饲养化”,不能对泡面“一禁了之”,而应通过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既兼顾游客的切身利益,又平衡景区的环境保护。比如,可在景区内专设几个冲泡方便面的场所,由专人负责,专人看护,既让游客能吃上泡面,又让游客有一个可倒残羹剩面的地方。如此,景区“不提倡冲泡面”的做法也就能赢得广大游客的理解和认同了。
作者: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