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李女士乘高铁去昆明,为保障休息特意买了一等静音车厢,谁知有十几个小孩吵闹,静音车厢形同虚设。铁路方面回应,如有必要只能乘务员制止,无明确规定。(澎湃新闻)
很多人在高铁上遭遇过几类噪音:“熊孩子”吵闹不休、“职场精英”电话不断、大叔大妈刷视频打游戏外放……高铁设置“静音车厢”,受到人们的欢迎。不少网友表示:“苦噪音久矣。”
其实,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言行,所展示的是个人及家庭的教育及素养,每个人都应自爱自重。现代文明社会,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尽量不要干扰他人,已经成为文明准则。这当然也包括了高铁这样的公共场合。文明乘坐高铁,人人有责。乘客既然选择了“静音车厢”,就相当于签了一份公共契约,应按照约定遵守安静无噪音的行为规范,这不仅是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是契约精神的表现。
高铁“静音车厢”不能一设了之,还需明确处罚措施,给不文明行为敲响“警钟”。如果有人不愿遵守“静音车厢”的规则,铁路管理部门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有效地约束乘客的言行,甚至可以把他“请”出“静音车厢”,以减少乘客间因为噪音问题引发的矛盾冲突。
文明是一种道德修养,体现一个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文明还是一种理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总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法治、德治双管齐下,才能形成对不文明行为不纵容、零容忍的良好氛围,才能使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无处遁形。
作者:王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