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本届网安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9月11日至17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光明日报)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青少年是网上学习、交流、生活最活跃的参与者、实践者。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乱象,青少年网上“冲浪”险象丛生,这也对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出挑战,网络素养教育更应成为青少年的必修课。
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与学校、家长和社会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情况紧密相关。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中小学课程,将网络素养相关教育内容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义务教育各阶段。特别是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要聚焦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网络淫秽信息等重点问题,通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海报图解、学习视频、知识竞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笔者注意到,福州创新建设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已拥有34所中小学基地校,并不断创新举措,让青少年轻松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提升网络素养。不久前,福州启动第三季“e路守护”青少年网络素养活动,通过校外“e课堂·肯学习室”、校内“e课堂·大思政”课、青少年网络素养研学基地等赛道,在寓教于乐中增强青少年网络素养。“e路守护”青少年网络素养项目,还入选中宣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当然,家庭也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关键环节。家长应先行一步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并与孩子建立“规则”,对孩子用网时间、浏览内容等善加引导,培养孩子理性、安全用网能力。有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也应积极参与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通过积极开展网络安全主题宣传,让网络安全深入人心。
青少年是祖国之希望、时代之未来。加强网络素养建设,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从组织保障、内容建设、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绿色上网、安全上网。
作者: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