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精冰淇淋到酒瓶冰淇淋,今年夏天,冰淇淋“酒”气盛行。多位专家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酒企推出酒精冰淇淋、酒瓶冰淇淋等新产品抢占年轻人市场,这或许无可厚非,但切勿“伤”了未成年人。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出台相应标准,检察机关也可提起公益诉讼,推动规范市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9月21日《法治日报》)
一些酒企推出酒精冰淇淋、酒瓶冰淇淋等新产品,争夺年轻的消费群体。企业创新似乎也无可厚非,但酒企如此创新是否会“伤”及未成年人?这是很多家长的疑虑。在笔者看来,如果不对酒精冰淇淋、酒瓶冰淇淋的销售加强监管,“伤”及未成年人应是必然。
酒精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不言而喻。所以,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本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酒品的销售范围划出了红线——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按照2022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饮料酒术语和分类》,酒精度在0.5%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即属于酒类。不过,很多酒精冰淇淋并没有标明酒精度,模糊了监督。受访的专家表示,即便酒精度低于0.5%vol,长期食用也会对未成年人健康形成累积损害。
因此,我们绝不能任由酒企的创新“肆意而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酒精伤害,这固然是监护人的责任,但规范商家的销售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酒精冰淇淋或许真的美味,但并不适合未成年人。我们允许酒精冰淇淋可以创新,但监管不应“微醺”。所以,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出台相应标准,推动规范市场,从而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
作者:黄齐超